置頂文章

劉門武藝傳人:林松賢老師 [韋雙翎]

2017-03-18

景美武壇的歲月──劉門習藝的回憶 [林松賢]

摘要:本文原刊於《勁定會訊》2010年秋季號,為林松賢老師回憶當年在景美武壇,跟隨劉雲樵師爺習藝時的故事,並為「劉門武藝」的價值作出定位。


背景資料

  「武壇光輝,照耀寰宇;術德兼修,道貫古今。」這十六個字,是劉雲樵老師為弟子所排下的字輩。 

  劉雲樵老師為推動國術發展,於1971年創辦《武壇》雜誌,並開設「武壇國術推廣中心」。二十年間,劉老師默默耕耘,造就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。而「武壇」這個地方,亦成為大家的重要回憶。

1971年6月《武壇》雜誌創刊,附設「武壇國術推廣中心」


走進「武壇」之前

  我最早開始學拳,是從孩子時練的南拳:當年我的祖父是武術教頭,專門教授「金鷹拳」,小時候便是跟著他學。後來因升學進入了臺北的東南工專,並參加了學校的國術社,跟衛笑堂老師練了三年螳螂拳。

  及後,才有機會拜入劉雲樵老師門下,開始學習八極拳。在那年代的臺灣,很少人練八極拳,只有劉老師和「中央國術館」系統出身的老師,分別在傳授「劉門八極」及「央館八極」。


景美武壇的歲月

  1984年我剛從軍中退伍,再次回到景美武壇,繼續跟劉雲樵老師學藝。

  當時劉雲樵老師只親自教四個學生:翁中良、王進忠、盧長貴及葉啓立。劉老師教學時把門關起,只有他們四人在房內,外面的人看不見。我所屬的教練進修班在後院裡學,由他們四人帶領,劉老師再作細節說明及調整。

  至於其他的教練培訓班便由我們那一級去帶:一班在地下室,一班在前院;出院門外還有三班:一班在停車場,一班在公園,最後一班在河邊。古人所謂「門內」、「升堂」、「入室」等語,在此顯得十分具體。

  到了下課時間,我們各班的同學便在前院集合向劉師行禮,然後可以作出提問,讓劉老師即時指導回應。我在武壇中追隨劉師習藝,直至1992年劉師離世,前後超過十年。

1991年9月,82歲的劉老師(右)於台灣解嚴後到大陸探親,當時筆者(左)侍隨在側


我們練的是「劉門武藝」

  到了1990年代,我們一群師兄弟去了大陸一次參加武術交流會;後來又再去了一次。經過兩次的觀察,我發現到其他系統的八極拳,與我們確實不一樣。

  這種不一樣,或許是李師祖老年時對拳術的體悟,並融入槍、棍法,使我們的拳和其他系統變得不一樣。雖然長春系和我們比較接近,但終究還是不一樣。然而,我們不必去爭甚麽正統。我們練的就是「劉門武藝」。

  我們只需要知道:我們保留的是劉老師的拳、李師祖的拳。劉老師的貢獻,正是要由他的學生來發揮光大。願你我共勉之!

 「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」於2004年1月進行入門儀式後,諸位老師與一群劉門新人合照

(本文原刊於《勁定會訊》2010年秋季號) 


「勁定門人」網誌內全部文章均為原創
歡迎引用,轉載請保留本博客名稱及以下連結:
官方網站:http://ntnuteenage.blogspot.hk/
鏡象網站:http://ntnuteenage.blog.163.com